充电桩发展历程
2022-08-20 浏览次数:194次
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深圳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
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个集中式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
2009年10月,上海市电力公司投资建成上海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是国内**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2009年底,北京首科集团在健翔桥建设完成了国内**个包含完整智能微网的北京纯电动乘用车示范充电站。
2009年12月31日,南方电网投产的首批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在深圳建成投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栓)。
2010年3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唐山南湖充电站建成投运,是我国**国家电网典型设计充电站,可同时为10台电动汽车按快充和慢充两种方式进行充电作业。
2012年末全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1.8万个,而至2019年3月该数据为38.4万个,大幅上升。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2016年受行业政策的扶持和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普及的影响,保有量增速分别为115.7%和185.3%。
2015年10月,《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就提到,到2020年要建成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包括居民小区的私人充电桩280万个、单位内部停车场**充电桩150万个和分散式公共充电桩50万个,以满足**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要。
截至2019年6月,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00.2万台,同比增长69.3%。充电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41.2万台,其中包括交流充电桩23.6万台、直流充电桩17.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0.05万台;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约87.5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随车配建充电设施59.1万台。
按省市划分情况来看,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北、安徽、天津、湖北等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占比达75.3%。
截止到2019年6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1万台的共有7家,占总量的89.8%,分别是:特来电运营13.3万台、国网运营8.8万台、星星充电运营8.6万台、依威能源运营2.1万台、上汽安悦运营1.7万台、中国普天运营1.4万台、深圳车电网运营1.0万台。综合来看,2019年上半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19.4万台,同比增加32.6%。
海南省的充电基础设施年度建设目标将根据清洁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实施动态调整,预计到2020年全省累计将建设充电桩8.5万个,总体车桩比小于3:1;到2030年全省累计建设充电桩94万个,总体车桩比接近1:1。[1]
截至2021年3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约85.1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35.5万台、交流充电桩49.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3月公共充电桩数量相比2月增加1.32万台,环比增长1.58%,同比增长57.0%,从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57万台。
whhanhong.b2b168.com/m/